“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1998年香港经济保卫战

发布日期:2025-04-14 05:57    点击次数:119

【前言】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1998年,一个让无数香港人终生难忘的年份。

彼时,东南亚金融风暴刚刚结束,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及其背后的犹太资本集团,在东南亚卷走上百亿美元后,开始将目光瞄准这颗东方明珠。

对他们而言,香港不过是一个下一步的“提款机”,而对于身处险境的香港居民而言,恒生指数的每一次跳动,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存亡。

那么,索罗斯为什么对香港如此“穷追猛打”?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金融攻防战背后,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东南亚的风暴序章】

1997年,亚洲各国正享受着经济腾飞的喜悦,从泰国到马来西亚,繁荣的景象几乎随处可见:高楼拔地而起,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股市一片繁荣,就连街头巷尾的商贩也感受到了手中钱币带来的踏实感。

然而这场被称为“亚洲奇迹”的经济盛宴,却在这一年戛然而止,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揭开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序幕,而幕后操盘手,正是被称为“金融屠夫”的索罗斯。

索罗斯的第一站选择了泰国,这个国家经济增速惊人,但泰铢的稳定依赖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这种制度的代价是泰国央行需要消耗大量外汇储备来维护汇率平衡。

更糟糕的是,泰国还过于依赖短期外债,这些外债以美元计价,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泰国央行将无法控制局势,索罗斯等国际炒家正是看准了这个漏洞,开始围猎这只“金融猎物”。

他们先通过舆论制造恐慌:控制媒体散布泰国经济过热、金融体系脆弱的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对泰铢的信任危机。

紧接着,索罗斯联合大量对冲基金,利用低息借贷泰铢的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大肆抛售泰铢,短短几天内,泰铢汇率波动加剧,市场对泰铢的抛售也进入了恶性循环。

泰国央行被迫进行干预,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购买泰铢,以稳定汇率,然而这一轮较量只是索罗斯的“试探性攻击”。

通过这一招,索罗斯不仅试探了泰国央行的资金储备,更让市场对泰铢的信心进一步动摇,仅仅几周后,索罗斯们开始了更为猛烈的进攻。

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在耗尽大量外汇储备后,终于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转而实施浮动汇率制,这一决定成为泰铢崩盘的导火索。

当晚,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25泰铢暴跌至35泰铢,随后更是一泻千里,金融市场陷入混乱,企业资金链断裂,大量银行倒闭,股市市值蒸发过半,经济直接进入衰退。

更令人唏嘘的是,无数泰国家庭因此破产,财富在短时间内灰飞烟灭,首战告捷后,索罗斯并未满足,他们继续将战火蔓延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7月11日,菲律宾央行宣布放弃比索的汇率波动限制,比索随即出现剧烈贬值;同年8月,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卢比也在国际炒家的联合狙击下相继崩盘。

这些国家的经济奇迹,在这场风暴中被彻底撕碎,到1997年底,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席卷多个国家,累计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美元。

但索罗斯和他的盟友的目标不仅是东南亚,更是那个在亚洲金融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城市——香港。

相比东南亚国家,香港的金融市场更加发达,资本规模更为雄厚,但这座城市的开放性也让它成为索罗斯眼中“最肥的猎物”,于是,国际炒家开始秘密布局,等待时机的到来。

【索罗斯的第一次试探】

1997年10月,距离香港回归祖国仅三个月的时间,彼时的恒生指数仍然维持在16497点的历史性高位,金融市场一片繁荣。

正是在这个平静的表面之下,索罗斯悄悄埋下了第一颗“炸弹”。

10月21日,恒生指数突然开始暴跌,每日跌幅超过1200点,短短三天后,恒指跌破了11000点,最终停在10426点。

一时间,市场一片恐慌,无数投资者涌入交易所,争相抛售手中的股票,试图挽回损失。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暴跌,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立刻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市场波动,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金融狙击。

他迅速召集团队分析问题的根源,并确认了幕后黑手: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他们利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余波,大肆散布谣言,制造市场恐慌,试图通过打击香港股市,从而进一步撼动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度。

恒生指数的暴跌只是第一步,国际炒家的真正目标是港币,一旦港币与美元脱钩,汇率失控,香港的经济基础将彻底崩塌。

为了应对索罗斯的试探,香港金管局迅速采取措施,开始强力干预市场,金管局的第一步,是提高香港的借贷利率。

通过紧缩银根,金管局试图增加抛售港币的成本,从而减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这一举措短期内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港币汇率的波动被暂时控制住,市场对港币的信心有所恢复。

但是当利率飙升至300%的时候,香港的实体经济开始出现危机,中小企业面临高额的融资成本,资金链迅速收紧,甚至有不少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宣布破产。

更严重的是,楼市也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房地产价格在短短几个月内暴跌近50%。

但索罗斯并未因此退却,事实上,这种“困兽之斗”正是他期待的局面,他清楚,金管局的外汇储备有限,而对冲基金背后则是几乎无限的资本池。

只要持续施压,总有一天能让香港的防线彻底崩溃,于是,他指挥着更多国际炒家加大狙击力度,同时通过外媒制造更大的舆论攻势。

1997年底,恒指跌至6660点,市场信心濒临崩溃,无数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部分家庭甚至因财务破产而选择极端方式结束生命,香港这座国际金融中心,看似已经摇摇欲坠。

但是香港并没有像索罗斯预期的那样轻易倒下,虽然恒指暴跌,房地产价格缩水,但联系汇率制度依然屹立不倒。

金管局通过牺牲部分实体经济的代价,稳住了港币的汇率,这场“试探性攻击”虽未能达成索罗斯的终极目标,但也让香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998年初,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开始调动更强的资本,准备对香港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

这一次,金管局的“单打独斗”还够用吗?香港需要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一份真正的底气,而这份底气,会来自哪里呢?

【危机与反击】

如果联系汇率制度一旦被击破,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港币贬值、外资流失,甚至整个香港都会失去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这危急时刻,中央政府果断介入。

1998年3月的人大记者招待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向世界明确表示,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支持香港,维护其金融稳定!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派出了一支由政策研究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前往香港,全面评估特区的经济状况,并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

考察团的报告建议特区政府果断采取救市行动,并承诺中央政府将作为坚强后盾,全力支持。

8月14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特区政府将直接参与股市和期市,准备投入1200亿港元稳定市场。

如果行动失败,不仅巨额外汇储备会化为乌有,特区政府的公信力也将受到严重打击,然而,香港已经没有退路。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调动了1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香港的支援资金,这几乎是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全部。

而中资企业也迅速行动,带着大量资金入场护盘,在这一刻,香港不再是孤军奋战,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支撑着它。

然而在索罗斯和国际炒家看来,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干预或许只是虚张声势,他们认为香港不可能承受长时间的资金消耗战。

索罗斯的阵营还调集了更多资金,大量沽空股票和期货,希望在恒生指数和港币的最终决战中彻底摧毁香港市场。

战斗的最后时刻即将到来,胜负将在短短几天内揭晓,到底是特区政府的干预能够扭转局势,还是索罗斯的攻势让香港失守?

【终极决战】

1998年8月28日,香港的命运悬于一线,一旦恒指跌破7500点,索罗斯和国际炒家将大获全胜,而香港将陷入经济崩溃的深渊。

但如果港府和中央政府能够稳住局势,香港就会从这场金融危机中突围而出,对于香港人而言,这一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扣人心弦。

上午10点,香港交易所的开市钟声准时响起,整个市场立即陷入一片腥风血雨,索罗斯和他的盟友发动了全面攻势,大量沽空单子涌入市场,恒指成分股首当其冲。

“汇丰控股”“中电控股”“长实集团”等蓝筹股被疯狂抛售,恒生指数迅速下跌,与此同时,港府的反击也在悄然展开。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与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亲自在指挥中心坐镇,中资企业和特区政府联手组成的“护盘大军”开始全面接盘炒家抛出的股票和期货单子。

索罗斯抛多少,他们就收多少,决不让恒指跌破关键点位,中资企业如中石油、北方工业和中国邮政储蓄等,也在幕后投入巨资,与国际炒家展开激烈的资金对决。

仅仅开市5分钟,市场成交额便突破30亿港元,每一笔交易背后,都是香港与国际资本的一次激烈博弈。

从早晨到中午,恒指始终在7500点上下波动,炒家们希望通过持续抛售拖垮市场,但港府的资金支持显然充足,每一次的抛售都被迅速接住。

下午2点,索罗斯开始集中火力攻击“汇丰控股”和“香港电讯”这两只权重股,因为只要这两只股票大幅下跌,恒指便可能直接跌破7500点。

然而中资企业和港府早已在这些股票上布下“重兵”,无论抛盘多么汹涌,他们都一一接盘。

为了稳定市场,港府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动用了超过200亿港元,用于买入恒指成分股,彻底打乱了国际炒家的计划。

下午3点30分,随着收盘时间的临近,市场气氛越发紧张,索罗斯最后一次发起疯狂的抛售,希望在最后关头将恒指压低到盈亏临界点以下。

早已等候多时的港府和中资企业再次展开猛烈反击,用庞大的资金将恒指稳稳托住。

最终,当下午4点收盘钟声敲响时,恒生指数定格在7829点,高出索罗斯盈利临界点329点,索罗斯和国际炒家的阴谋彻底破产。

这场金融保卫战,香港赢了!而索罗斯和他的阵营则损失惨重,仅索罗斯一人便损失7亿至8亿美元,其余国际炒家的亏损更是难以估量。

这场战役不仅挫败了国际炒家对香港的狙击,也让全球金融市场见识到了中国政府的决心和实力。

但是为了护盘,特区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香港市场的自由度在短期内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为了稳定汇率和经济,许多普通市民的生活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尽管如此,这场胜利向世界宣告了一个重要信息:香港并不是任人宰割的“提款机”,它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守护。

【参考信源】

北方网 2001-12-17 《1997年10月:亚洲金融风暴袭击香港》

南方网 2019-08-29 《[香港回归20周年]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力挽狂澜 重现繁荣》

澎湃新闻 2019-08-20 《【特别推荐】"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解密惊心动魄的香港保卫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